母乳不建议挤出来瓶喂原因分享!原来亲喂和瓶喂真不是一回事

2022-10-25 10:41:16  ·  2780 浏览
手机访问 举报
母乳不建议挤出来瓶喂

内容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可以说是相当多,母乳喂养能提供更适合婴儿吸收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无机盐等,母乳中含有一些抗体,可以为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的新生儿提供保护,而且母乳喂养能促进母亲乳汁的排空,减少发生急性乳腺炎的几率,此外母乳喂养能促进母亲与孩子的情感维系,帮助孩子早期建立正常的情感需求,帮助建立孩子的正常人格,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之所以不建议母乳瓶喂,是因为瓶喂与亲喂相比弊大于利,瓶喂需要对奶瓶进行清洗和消毒,但如果在瓶喂前未将奶瓶煮沸消毒,那么看不见的细菌就会在奶瓶里繁殖,容易让宝宝出现腹泻、肠炎等疾病,而且如果宝宝含着奶瓶入睡,还容易导致呼吸困难,造成窒息等,因此更建议妈妈们选择亲喂。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
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
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婴儿出生最初六个月
需依据宝宝年龄划分

母乳喂养对宝宝而言无疑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宝宝出生后的六个月里都建议母乳充足的妈妈选择母乳喂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宝妈会选择使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进行瓶喂,而之所以不建议这样做的原因有这些:

如果母乳可以直接通过宝宝的吮吸直接进入到体内的话,就能够保证母乳对身体的营养程度,但是如果母乳在离开宝妈身体后,又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保存,然后再通过奶瓶进入到宝宝身体的话,就会降低母乳本身的营养。

母乳瓶喂会降低营养

由于宝宝直接吮吸乳房是促进乳房泌乳的最佳方式,如果宝妈选择使用奶瓶进行喂养就有可能会面临着乳汁分泌逐渐减少的情况,这个问题不能够有效解决,渐渐地瓶喂也很难维持下去,所以最好是不要进行瓶喂比较好。

如果采用母乳瓶喂会导致对吸奶器的错误使用,比如出现档位错误、没有先刺激奶阵、吸奶器罩杯口径不合适自己或者吸奶器的质量不好真空性不够等,都会减少吸出的奶量。

吸奶器和宝宝吮吸的力度相差比较的远,瓶喂有可能会造成母乳量的下降,因此需要配合其他的催乳措施,除此之外母乳瓶喂还可能会引起许多的病症以及造成胸部变形。

有的女性身体过于敏感,所以在哺乳期的时候,一方面为了让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另一方面为了让自己能够感觉到舒适,很多宝妈会采取利用奶瓶给宝宝进行喂奶行为,下面分享下母乳瓶喂的利弊:

将母乳挤出来喂是可以进行的一种喂奶方式,并且含有一定的好处,首先可以保证宝宝在感觉到饥饿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给宝宝补充饮食的需求,宝妈要保证奶水处于充足的情况,以及对于宝妈来说可以消除涨奶时期乳房产生的疼痛感。

母乳瓶喂有利有弊

大部分都是妈妈们通过哺乳的方式直接让宝宝吮吸,但是等宝宝长大后就会使用奶瓶来喂,这种是有一定的伤害,进行母乳瓶养会造成宝宝混淆奶嘴和妈妈们的乳头。

奶嘴进食母乳的味道和妈妈乳头吮吸奶水也有所不同,所以就会导致宝宝在吮吸了奶瓶母乳以后,会在吮吸妈妈乳头的时候,产生一种混淆的状态,也会导致宝宝并不知道怎么吮吸才是最合适的。

将母乳放进奶瓶里进行加热的时候要注意,要用温水冲几分钟,这样才可以帮助母乳达到室温,千万不能够直接将母乳进行加热以免破坏营养,虽然母乳瓶养有好处,可以方便宝妈,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

建议妈妈们都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一来是亲喂的次数多,能够刺激胸部把奶量建立起来,二来,刚开始的时候胸部非常容易塞住有硬块,宝宝有着吸奶器都没有的超强吸力,让宝妈的胸部不会有硬块,其实,宝妈最好是亲喂比较好,宝宝吮吸母乳的过程耗力,同时会牵动脸部肌肉,能够有利于肌肉的发育。

更建议妈妈们选择母乳亲喂

瓶喂会极大减少了吮吸力度,宝宝吃起来也会更加的轻松,容易造成宝宝对奶瓶出现依赖,从优劣势分析来看,宝宝的喂养方式中母乳亲喂是首当其冲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宝妈都具有母乳喂养的条件,所以有的宝妈只能够选择进行瓶喂,瓶喂也并非不可取,只要学会打开瓶喂的正确方式就可以了。

以上分享了不建议母乳瓶喂的原因,除此之外,新手家长们还要多注意宝宝的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父母的抚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总结了详细的婴幼儿护理实用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1. 1. 为什么不建议喝三段奶粉
  2. 2. 小婴儿为什么不能用拉拉裤
  3. 3. 半夜不应该给宝宝换尿不湿
  4. 4. 婴儿肠绞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5. 5. 只要手脚不黄就是生理性黄疸
  6. 6.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喂养过度
  7. 7. 婴儿口诀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8. 8. 宝宝半夜睡不踏实易惊醒哭闹
  9. 9. 婴儿吃奶过量的信号
在婴儿生长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加强喂养,保持均衡的营养状态,促进体格的增长,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及时的增减衣物,避免出现受凉,防止出现生病的情况,另外也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封闭抗体